名人 共 81個專題
林義豐(1947年11月15日-),企業家,伍彩集團創辦人兼總裁。生於中華民國台灣台南市金華路一帶,畢業於台南市立協進國小,美國維吉尼亞州科技管理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林義豐把自己定義為「台灣傳統產業的硬漢生意人」。1968年,21歲投入紡織與建設業,創辦伍彩集團前身伍彩企業公司、柏谷建設。2017年,表態參選台南市長,因舉辦「Crazy Friday」音樂活動造成話題。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臺灣作家、作詞人、政治評論員、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肄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名牌貨的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曾獲廈門大學、廣東暨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校頒授榮譽教授,也獲得新浪微博「2011年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獎」。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爭議。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臺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生於南京,籍貫福建泉州永春,來臺灣後,生活定居高雄,逝世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華民國作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國西密西根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余光中為華人文學界巨擘,早年為臺灣新詩流派中藍星詩社的成員,著有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等凡五十餘種,多篇作品選入兩岸三地的大學、中學教科書。
李新(1953年7月16日-2017年9月28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臺北)法律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議會議員,是新黨發起人之一,後重投中國國民黨。生於臺灣臺北縣(今新北市),籍貫中國河南省汝甯府汝陽縣(今駐馬店市汝南縣),國語、臺灣話皆流利,由於問政犀利,以直率敢言著稱,常受邀到政論節目發表意見。2017年9月28日,李新在臺北市大安區跳樓輕生,享壽64歲,檢、警正在調查跳樓的原因。
齊柏林(1964年12月27日-2017年6月10日),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臺灣空中俯瞰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的美譽。臺北市人[5],籍貫河南省安陽市[6]。受首任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歐晉德賞識,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尤以公路建設為多,自此開始長達他20餘年的空拍工作。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
2016年三立電視邀請齊柏林為新戲《一千個晚安》擔任視覺總監。同年10月,齊柏林成立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愛台灣吧」,將拍攝了25年來的台灣影像整理上線,可直接在線上進行影像授權。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
李元簇(1923年9月24日-2017年3月8日),出身湖南省平江縣的中國國民黨籍法學學者與政治人物。曾擔任法官、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總統府秘書長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職務,並在1990年至1996年之間擔任李登輝總統的副手。
國內毒物專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2013年8月2日病倒住院,住院後因敗血症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於2013年8月5日12時42分病逝,享年55歲。
蘋果公司(Apple Inc.)董事長、公司創辦人之一賈伯斯(Steve Jobs)美國時間5日去世,得年56歲。
從1976年賈伯斯與好友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辦蘋果以來,賈伯斯就頻頻改變甚至創造科技產業的歷史,主要有:在1977年設計了第一台迎合大眾市場的個人電腦AppleⅡ;1998年,iMac誕生,促使競爭對手改善設計;2001年數位媒體播放器iPod亮相,高質感的設計和導航式操作大受消費者歡迎,迄今全球賣出至少2.8億台;2003年iTunes數位音樂服務推出,掀起了音樂產業革命;但影響層面最為深廣的,仍是2007年推出的超級智慧手機iPhone與2010年問世的平板電腦iPad,前者改變了手機產業的生態,後者正逐步取代筆記型電腦;他更創建了全球最大的應用軟體商店App Store。在離開蘋果期間,賈伯斯還改造了小型電腦動畫製作公司皮克斯(Pixar),並由此改變了動畫產業。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生,年近九十歲的他依然神采奕奕,對於長庚養生村、大陸河南洛陽醫院計畫侃侃而談,講到能源、鋼鐵,所有的數字清清楚楚,絕不含糊。
王永慶為台塑集團重大政策的決策者,對於帶領台塑走過五十年,躍身為台灣產業龍頭、甚且在兩岸皆居產業要位,問起他的經營心得時,他卻謙虛地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一步步腳踏實地去做」、「用功做」、「用心做」;問他如何面對經營事業的挫折,王永慶也說,沒有什麼,就是面對問題,平常心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