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集會遊行 60個專題

專題

釣魚台主權問題

釣魚台群島(日本人所稱的尖閣群島包括魚釣島、黃尾嶼、花瓶嶼、石棉嶼及龜山島,都在基隆外海。 )是本省近海的主要漁場,漁民在這裡作業的方式和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是以釣為主,網為輔,形成一個很大的特色。 當年琉球想爭釣魚台群島,是因日本人曾在釣魚台群島採獲價值約一百五十萬美金的珊瑚;如今日本人想侵奪釣魚台群島,是因釣魚台群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釣魚台是物質上的利益:它是經濟利益,自古以來,附近的海域是台灣漁民的養家活口之所繫,現在又是石油與天然氣的潛在礦場;它也是政治利益,是展現國家公權力的領土。 其次,它是精神上的利益:多年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始終在為其國際人格而戰,層出不窮的釣魚台悲歌,一再暴露國家主權空洞化的危機,拚命維護釣魚台,就是力圖挽救國家主權的象徵與精神利益。 釣魚台列島是否確為清末巨室盛宣懷私產?外傳的一份清廷贈封詔書,其實早經學界鑑定應係偽作,但國史館秘藏的盛氏家書原件,證明盛氏家族確在清末即以釣魚台為藥材採集地。 盛氏家書出自盛宣懷之子盛恩頤(字澤臣)手筆,學界與媒體往昔雖有討論,原件則罕見流傳。國史館秘藏的家書原件,是盛恩頤於民國卅六年病重時致女兒盛毓貞信件。 不過,盛毓貞在社會與國民大會登錄使用的是另一個名字徐逸,因為她當年曾被徐淑希大使收為義女,因而改名。 民國六十二年底,時年五十六歲的徐逸終決定將釣魚台「產權」與所藏之檔案文件悉數捐贈國家,並由國代于斌(樞機主教)、端木愷等署名見證。
專題

高雄巿第3屆巿長罷免案

為高雄縣市合併後第三屆市長韓國瑜被該市選民、台灣基進黨員陳冠榮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程序提起之罷免案。投票於2020年6月6日進行,總投票人數為969,259人。最終結果為同意票939,090票,不同意票25,051票,無效票5,118票,投票率為42.14%。由於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達高雄市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574,996),因此罷免成功,韓國瑜於6月12日解職,由行政院指派楊明州代理市長,並於8月15日進行補選。
專題

2020大選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

2020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3人同台辯論,直球對決;辯論會分為4個階段,除申論和結論,媒體提問及交互詰問,其中交叉詰問共進行9回合,每一位候選人有3次機會可以主動發問另2位候選人。
專題

反送中運動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反修例運動、反引渡條例修訂及逆權運動等,是指香港自2019年3月31日開始的社會運動。此次運動並無統一的領導和組織,示威者以遊行集會、佔領道路、圍堵建築物、「三罷」行動、自殺行為等一系列作為,向政府抗議與施壓。
專題

2019年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

2019年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是指自2019年2月8日早上6點開始,由中華民國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發起,邀請中華航空機師針對該公司的罷工行動。
專題

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

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境內,依據《公民投票法》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本年度全國性公民投票案,與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時舉辦投票。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修法,下修提案、連署與公投通過標準,其提案、連署與成案數量比起2017年以前大幅上升。 截至2018年10月23日為止,中央選舉委員會所公告成案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量為10案,提案領銜人與/或團體分別來自中國國民黨(盧秀燕、郝龍斌、林德福分別領銜)、下一代幸福聯盟(游信義、曾獻瑩分別領銜)、前奧運國手(紀政領銜)、平權公投小組(苗博雅、王鼎棫分別領銜)、以核養綠缺電公民自救會(黃士修領銜),議題涵蓋環保、能源、性別平權以及體育外交。 依據中選會公布的結果顯示,十案公投中有七案通過,三案不通過。通過的公投案為反空污、反燃煤、反核食、反同議題(即愛家公投:確立民法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反對性別平等教育中同志教育、專法處理同性結合)和以核養綠。
專題

以核養綠公投案

以核養綠公投廣義指由黃士修領銜,在中華民國境內發起的兩案全國性公投案,其主旨分別為「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及「重啟核四」,狹義則僅指「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案。截至2018年10月,「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提案連署書未達成案門檻,將在該月16日的委員會議上不予以成案,「重啟核四」案則尚在連署中。由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士修和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公共事務委員廖彥朋共同發起。
專題

法輪功

法輪功又名法輪大法、法輪佛法,是由李洪志於1992年5月在中國吉林省首次公開傳出的氣功修煉法。法輪功以「真、善、忍」作為功法理念,《轉法輪》為其主要書籍;真、善、忍在法輪功體系被認為是造就宇宙萬物的原理和要素,也就是宇宙的特性。法輪功認為,萬物原本符合於真、善、忍,人類社會也應遵守此原則,堅守者會有善報,背離則會受到宇宙特性的制約。《轉法輪》對於心性的解釋為包括德、忍、悟、捨、寡慾、捨棄執著、吃苦等多方面元素。人心性的多方面提高是功法提升的必要路徑和需求。」。 法輪功廣泛傳播於陸台兩岸以及美、歐、澳洲等超過70個國家,依據中國政府在1999年以前的估計,大約7000萬人到上億人修煉。
專題

同志遊行

在台灣舉辦的同志遊行,主要活動地點都在台北市,目地是為了爭取同志權益而舉辦。參加活動者除了有同性戀外,還有雙性戀、性工作者、HIV感染者…等等。此活動從2003年開始舉辦,2011年已經是第九屆。
專題

反年改抗爭

專題

勞基法修法

2017至2018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又稱一例一休再修法,是指蔡英文政府在2017年所提出之《勞動基準法》修正案,主要為因應2016年一例一休修法後,關於適度調整延長工時限制、例假安排及特別休假規定等建議之修法,被勞工團體認為其過度鬆綁之方向,將造成勞權大幅倒退。其主要修法方向包括:取消休息日「做一給四」加班費計算方式,改核實計算;放寬加班時數上限;放寬更換班次時應間隔11小時休息時間之規定;放寬「七休一」之規定[2],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行業,僱主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例假日可在14天週期內調整,每2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4日、每8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16日;以及放寬特休假結算工資之期限。
專題

同婚釋憲

同性婚姻議題,經資深同運人士祁家威與台北市政府,針對同性婚姻保障議題聲請大法官解釋後,大法官作出解釋,宣告民法「未允許同性婚」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