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72個專題

專題

杭菊

杭菊,原產大陸杭州,故名杭菊,英文Florist's Daisy。通常3月育苗,11月前後陸續開花,又稱11月雪,11月也稱「菊月」。外型直挺,莖裹柔毛,花型渾圓,舌狀花瓣,大大小小數可達270片,散發淡淡清香,給人精神飽滿的印象。經烘焙後可作香料、藥用,具退火功能,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料,台灣的主要產區在苗栗銅鑼鄉的九湖村一帶,台東知本、太麻里也有小量種植,因烘焙技術、香氣與品質都遠勝過大陸菊花,至今仍受到國內、日本行家青睞。
專題

海芋

海芋,為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原產南非的馬蹄蓮,在臺灣海芋亦指蘭嶼姑婆芋,也稱為觀音蓮。多年生草本,地下具有根狀莖,主要可以分為水生型的白花海芋及陸生型的彩色海芋,後者的色彩有黃色、橙色及紅色, 是極高的切花及盆花。葉柄通常長, 海棉質,葉片披針形、箭形或戟形,肉穗花序圓柱形,外有漏斗狀白或黃色佛燄苞,形狀似花冠,全株有毒。
專題

孤挺花

孤挺花,別名百支蓮、華胄蘭、鼓吹花、朱頂紅、大孤挺花、喇叭花、石蒜花,原產地為南美洲秘魯、南非,台灣各地均有栽培。花期在春、夏季 3~6 月間,花莖中空,花梗長約 30~60 公分,頂端著生 3~6 朵花,構成繖形花序,花大形呈百合狀喇叭形,花冠有 6 片花被,上面 3 片是花瓣,下面 3 片是花萼,花徑 12~22 公分因品種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花色有澄色、紅色、淡紅色、白或具有深淺色調、斑點、條紋、鑲邊等色,極為豔麗,而無黃色,紫色。
專題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

透過彩繪稻田、迎春花海、瓜果長廊、地景藝術等亮點特色及特色主題區,呈現多元豐富的屏東農、漁、林、休閒觀光產業及原民、客家等特色,同時透過多元展區特色展示呈現風貌,為屏東年度旅遊大盛事。
專題

臺中國際花毯節

利用各式花卉與造景組合而成的大型花季盛會,面積廣達30公頃的花海是台中山城最受矚目的賞花活動,花海中心以種植大波斯、白花波斯、黃波斯等各類波斯菊品種為主,每年皆設定不同主題來佈展,各展區布置特色更是多元有趣。花海讓民眾接觸農業,宣傳山城農遊體驗、重要農業政策及研發成果,並體驗中台灣農村的豐富樣貌,期待遊客一飽眼福並且帶走充滿喜悅的農特產品與收穫,享受山城在地景觀,體驗山城慢活的幸福感受。
專題

紫藤

紫藤,別名藤蘿、招豆藤、朱藤、藤花、黃環、小黃藤、藤蘿、葛花、葛藤、藤蘿樹、徼藤。原產於中國大陸華中及華南,台灣於1930年代引進,偶而栽植,普遍性不及多花紫藤。為著名之棚架觀賞植物,淡紫色小花成串垂下,如成群小蝴蝶翩然而降,甚是優美,常栽做庭園觀賞植物,是盆景、庭園、花棚、花架、花廊以及圍籬之優良材料。紫藤花具芳香味,可提煉芳香油,根則具治痛風、關節炎之效,莖皮供解毒、驅蟲劑,種子充當防腐、止痛劑用。莖則可為纖維原料。
專題

鬱金香

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一個栽培種,又稱洋荷花、旱荷花。絕大多數鬱金香屬栽培品種都屬於本種,其起源地為土耳其。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亞洲很多國家也種植鬱金香,土耳其等國使用他們裝飾,還有伊朗在伊朗國旗和伊朗國徽上也可以看見有鬱金香的圖案。
專題

釋迦

釋迦,又稱番荔枝、佛頭果、釋迦果、亞大菓子(指其果實)、亞大樹(指果樹)、林檎(廣東潮汕地區)、嘜螺陀(廣西)、洋波羅(廣西龍州)、假波羅(廣西憑祥,因其外形與結構都酷似廣西特產水果菠蘿蜜)、番鬼(紅毛)荔枝(廣東粵語區、香港、澳門)、麻窩楂(雲南德宏)等,屬多年生半落葉性小喬木植物。多種植做經濟作物,果肉白而甜。原產於熱帶美洲的釋迦,多栽種於熱帶地區,目前全世界臺灣栽植最多。在臺灣,釋迦大多分布於東部及南部,尤其以臺東所種植的釋迦最多,品質最為優良。自2005年開始,中國開放台灣水果外銷,釋迦一直是台灣外銷中國的第一名,而且數量逐年上升,,越來越多釋迦農戶擴大生產面積,農民收益明顯增加。
專題

菱角

菱角原生於歐洲與亞洲,是一年生草本的浮葉性水生植物,一般栽種於溫帶氣候的濕泥地中,如池塘、沼澤地,在中國南方,稻田在第一期收割後,經常會栽種菱角幼苗,並在水田中放入泥鰍一起飼養。菱角的盛產期是9到11月間,在5到8月時也有產量,但量比較少。中國人食用菱角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周朝時,它就是祭祀典禮上的重要食品。在中醫上,菱角屬涼性食物,可以幫助胃腸消毒解熱。
專題

水蜜桃

水蜜桃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小枝光滑,芽有短柔毛,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無毛,花單生,粉紅色,有短花梗,萼片外部有短絨毛,三至四月開花,六至九月成熟。原產於中國大陸之陝、甘、藏一帶,經過幾千年之栽培、繁殖,目前分布遍及全世界。台灣桃的栽培,根據桃樹對環境的適應性,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適合台灣低海拔山地種植的硬肉桃如鶯歌桃、福桃等。第二類為適於較高海拔的水蜜桃,民國48年中部橫貫公路開闢完成之後,農復會、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及輔導會等單位,由日本、美國引進溫帶地區的水蜜桃,如白鳳、大久保、紅鳳等。第三類為自民國69年以來農業試驗所自世界各地收集冬季休眠所需低溫需求量在300小時以下之水蜜桃品種進行選育,目前已命名的品種有「台灣甜蜜」。高山水蜜桃個頭大較不易與甜桃搞混,但平地水蜜桃與採收期較早的甜桃,因部分品種的外觀相近,消費者常會將甜桃勿認為水蜜桃。
專題

台灣原生百合

台灣有四種原生百合,被稱為「野百合」的台灣百合,分布區域最廣;花色純白的鐵砲百合,多為人工復育;艷紅鹿子百合花色最艷麗;開黃色花朵的野小百合,野外難覓蹤跡。 從海濱到高山皆見分布的「台灣百合」,也叫高砂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分布區域最廣、數量最多的百合花,4-7月間開花,花白色具香氣,花被中肋為紅褐色,內面淺綠色。 「鐵砲百合」亦稱糙莖麝香百合,分布於琉球、台灣東部、東北部沿海,植株高30-90公分,葉片較短且剛硬,花純白有香氣,4-5月間開花,花被中肋無紅褐色條紋,鱗莖可供食用和藥用。 艷紅鹿子百合,又名「艷紅百合」,以碩大艷麗著稱。因人為採集過度瀕臨絕種,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區,植株高60-120公分,花被片漏斗狀,有紅色斑點,6-9月開花。 細葉卷丹,有人稱它「野小百合」,開黃色花,有少許斑點,分布於北部低海拔山區,野外已很難見到。
專題

芋頭

芋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屬植物,其球狀地下莖可食用亦可入藥,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