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建設 19個專題

專題

中華商場興衰史

1960年7月1日,台北市政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中華商場原是車道間的空地,很多來台軍人在此搭起竹棚;後來一場火燒毀部分竹棚。總統蔣中正巡視後,決定平地起高樓,安置原住戶,中華商場從此成為台北的地標。1992年10月為配合興建台北捷運而拆除。
專題

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語:National Palace Museum)座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地區,為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的重鎮,所擁有的69.6萬餘件冊文物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古代中國藝術品珍藏。
專題

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位於新北市,是臺北都會區最主要的水源地,位於新店溪支流北勢溪之上,水壩距臺北市區約30公里,庫區範圍涵蓋新北市新店區、石碇區與坪林區,總容量約4億6百萬立方公尺,為臺灣第二大。集水區範圍則涵蓋新北市坪林區、雙溪區、石碇區與新店區,總面積303平方公里。其係以公共給水為主的單一目標水庫,並附帶發電效益。
專題

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通稱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
專題

北市兒童樂園

坐落在圓山的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兒童樂園)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前身為圓山動物園、中山兒童樂園,動物園遷址至木柵後,將原本的園區擴建為全台唯一一個公辦公營的遊樂園,營運80年的歲月裡成為台北市民休憩、玩樂的好去處,同時也是陪伴台北人成長的存在,2014年台北市政府於士林天文館附近另闢兒童新樂園,圓山兒童樂園則熄燈走入歷史。
專題

西部縱貫公路

省道台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自清領時期就存在公路雛型,1965年確立公路編號,是臺灣一條南北向公路。目前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前,臺灣公路原點),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台26線交接處),全長460.6公里。沿途經過西部14個縣市,堪稱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台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台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台1甲、乙、丙、丁、戊、己線。
專題

台北車站

台北車站在日治時期便成立,現今我們所看到的台北車站已歷經了四代的變遷。從第一代的巴洛克建築風格,到現在有著中國式屋頂的台北新站。台北車站現今的三鐵共構基礎,使台北車站不但是目前全台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也是大台北地區首要的交通樞紐。
專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為臺博館,成立於1908年,原是利用臺灣總督府彩票局建築作為慶祝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通車的臨時展覽會,而後轉變為永久展示的博物館空間,稱作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1913年,為紀念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兩人的治臺功績,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建築,並選定於臺北大天后宮舊址建造,1915年落成後,博物館遷入新址。二次大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1949年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再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專題

臺北市立動物園

1914年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於台北苗圃內設置動物園,是台灣台北的第一座公立動物園,人猿「一郎君」是當時動物園內第一隻明星動物。戰後,動物園由台北市政府接管,孫立人將軍贈與園方公象林旺,參與過二戰的戰象林旺則成為了園方的鎮園之寶。 而後,隨著動物數量不斷的擴編,位於圓山的動物園區已無法負荷,1986年園方將動物園遷移至木柵,園區的展示空間也跟著換成生態地理的展示法,使動物脫離籠牢的束縛,擁有自由的生活空間,也使遊客能真正了解動物的生態。
專題

動物園大搬家

建立於1914年的圓山動物園,在經營了72個年頭之後,因動物種類的增多,圓山園址腹地已不足容納動物,原址也無法擴建,在經過北市府的規畫後,認為位於木柵的腹地地形平緩、且離台北市區不遠,適合動物居住及展示,於是拍板定案將木柵設為動物園新址,而圓山動物園則於1986年8月15日閉幕。 搬家的前置作業讓保育員傷透腦筋,為了要配合各種動物不同的習性,園方分別為動物們趕工製作了不同材質大小的搬運箱,有些體型較大的動物也在園方的安排下,進行減肥動作。而到喬遷那天,園方為動物舉行了一場大遊行,警察出動警車為動物開道,20萬市民手牽手夾道歡迎動物進入新家,場面氣氛歡欣熱烈。
專題

花蓮港

花蓮港位於台灣花蓮市,為台灣四大國際商港之一。花蓮港原是一塊海岸沼澤地,經人工挖掘後,於昭和14年(1839年)興建完成,民國五十二年九月一日正式開放為國際港,主要擔負東部地區的產業發展及港埠運輸功能。2013年為花蓮港成為國際商港的50周年,以此專題呈現花蓮港五十年前的海港軌跡。
專題

台鐵淡水線末班車

俗稱北淡線的台鐵淡水線是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自1901年8月25日全線開通,由台北站出發向北跨過基隆河後,沿淡水河右岸抵達終點淡水站,在1988年7月16日因配合興建大眾捷運系統而停駛,成為台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轉型為捷運的路線。為紀念服務淡水地區民眾80多年的台鐵淡水線,民生報於停駛當日上午9點30分主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請台鐵加掛特別列車進行一趟台鐵淡水線的最後回顧,吸引1千多位搶搭淡水線尾班車的民眾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