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木屐館 22 張圖片

4338350
宜蘭縣白米木屐文化館的木屐藝師陳信雄模擬淹水時,重達500公斤大木屐浮起來。記者楊德宜?攝影
4200786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木屐館,推陳出新,其中改良木屐,因顏色多款,跟著時尚走,夏天當涼鞋最適合。記者廖雅欣?攝影
4200787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木屐館,推陳出新,其中改良木屐,因顏色多款,跟著時尚走,夏天當涼鞋最適合。記者廖雅欣?攝影
3641742
白米木屐館獲得雕刻師邱錦和的協助,在木屐刻上蘭陽八景圖樣。記者王燕華?攝影
3505469
智利飛翔之鳥舞團造訪白米木屐館,團員們套上木屐,跳起了木屐舞。記者王燕華?攝影
3505470
智利飛翔之鳥舞團拜訪白米木屐館,大玩協力木屐。記者王燕華?攝影
3410867
白米木屐館保留舊館,增建2、3樓,新舊融和,內外都很有看頭。記者吳淑君?攝影
3021258
狗年到,白米木屐館「師仔」陳信雄推出大頭狗木屐應景,希望狗年旺旺旺。記者吳淑君?攝影
2170040
白米木屐館師傅陳信雄製作的心心相印木屐,從正面、反面看都有心形,很特別。記者吳淑君?攝影
2039445
蘇澳鎮白米木屐館最近推出宮廷系列木屐,穿起來人都變高貴了。記者吳淑君?攝影
1636278
白米木屐館的鎮館大木屐是遊客注目的焦點,小朋友坐在上面,像坐在大床上。記者吳淑君?攝影
1626750
白米木屐館新推出的「紅燒獅子頭」,結合木屐、中國結和彩烙藝術,喜氣洋洋,深受遊客喜愛。記者吳淑君?攝影
1462565
白米木屐館
1407017
許多人慕名到白米木屐館買木屐,挑一雙合腳木屐,感受一下社區人情味,旅程豐富有趣。記者吳淑君?攝影
1407016
許多人慕名到白米木屐館買木屐,挑一雙合腳木屐,感受一下社區人情味,旅程豐富有趣。記者吳淑君?攝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設置「白米木屐館」,由3位木屐師傅進駐,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昨天指出,3位師傅不只傳藝,而在展現沒落的鄉村如何改變自己的一頁,工藝運動必須與社區結合才能獲得支撐力量。 近年來,宜蘭的白米木屐村成為社區營造成功的範例。陳其南表示,1997年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時,位於蘇澳的白米社區為工業汙染的受害者,居民不斷外移,他指點白米社區以木屐重建家園,當時的白米社區並沒木屐製造業,而他認為「社造是發明新傳統」,後來透過發展木屐工藝,白米社區轉型為木屐村。之後白米社區以「合作社」方式建立集體營運模式,不但獲政府資源挹注,聲名還遠播日本。

全選
追蹤
採購
下載
全選
追蹤
採購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