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以振興 三倍券+日期>=20140522+日期<=20240427+報別=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Upaper共搜尋到 835筆資料
  • 1.生活秘書(2023.06.02)

    星座 今日運勢 射手  適宜商談 摩羯  想要花錢 水瓶  工作運弱 雙魚  聚少離多 歷史上的今天 1953年:英國舉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禮。 1966年:

    2023-06-02.聯合報.A1.要聞.本報訊
  • 2.伸港1200振興禮金 7月發放

    彰化縣伸港鄉公所2年多前,為因應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原有意發給每名鄉民1200元振興禮金,卻因沒有法源依據,讓鄉民空歡喜一場。雖然目前疫情解封,鄉公所仍向鄉代會提案訂定自治條例,獲全體通過,鄉長黃永欽說

    2023-04-27.聯合報.B2.中彰投要聞.記者劉明岩╱彰化報導
  • 3.禾聯碩聲寶業績將升溫

    台北電器空調影音3C大展昨(14)日起跑,電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廖全平表示,原本對今年家電市場買氣保守,但政府推出節能補助、貨物稅減免,4月起電費調漲也帶動舊機汰換,今年家電業市場可望有10%成長。家電

    2023-04-15.經濟日報.B3.市場焦點.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 4.馬政府發消費券 民進黨喊發現金

    政府要來發錢了。回顧過去,從馬政府的消費券開始,近三年面對疫情,蔡政府也兩次發出與消費券類似的三倍券、五倍券,但民間反映現金最好。如今蔡政府終於宣示要發現金,將締造第一次普發現金紀錄。 二○○八年金融

    2023-01-04.聯合報.A3.焦點.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 5.1800億全民共享

    普發現金或N倍券仍未定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總統府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中央政府可運用三千八百億元,將分三個面向規畫,其中一千八百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2023-01-01.聯合報.A1.要聞.記者蔡晉宇、林縉明、程遠述、楊正海╱台北報導
  • 6.趕快還稅於民 每人直接發現金

    財政部公布今年前11月全國賦稅收入,累計實徵淨額首次突破3兆元,高達3兆797億元,年增13.6%,是經濟成長率的四倍多,較全年預算數多出(超徵)3,554億元。財政部預期,由於營所稅及綜所稅表現亮眼

    2022-12-28.經濟日報.A2.話題.社論
  • 7.盤點四劇本 拿錢最有感

    據悉,若政府真有意讓稅收超徵還稅於民,至少有四種方案,包括直接普發現金、再發N倍券、直接退稅,以及擴大社會福利支出及補貼。其中,廣發現金是民眾最期待也最有感的。 首先,立委所提普發現金,這或許是最快,

    2022-12-27.經濟日報.A2.話題.記者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
  • 8.蘇揆:研擬疫後振興方案

    今年總稅收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稅收)估計可達4,500億元,創史上新高,外界期盼財政部可「還稅於民」;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關於疫後振興及弱勢照顧的方案,相關方案正由各部會彙整意見

    2022-12-27.經濟日報.A1.要聞.記者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
  • 9.振興X倍券 只是向未來子孫借錢

    新冠肺炎疫情趨近緩和,對內需消費已然影響不大,然而,通貨膨脹問題卻加重了民眾生活負擔,近來盛傳,蔡政府連續兩年發三倍券、五倍券後,又要準備發放「十倍券」,只不過,這項消息目前尚未被證實。前兩年,民眾大

    2022-12-11.聯合報.A6.財經要聞.本報記者黃有容
  • 10.學者籲點火刺激內需

    今日國門就要開了,解封商機真的會爆開嗎?在9月出口已翻黑的情況下,財經學者紛紛示警,政府相關單位得趕緊提出刺激第4季內需消費的「點火」政策,以作因應。今年經濟成長率「保3」,還是有希望的。就算再次推出

    2022-10-13.經濟日報.A4.焦點.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 11.進出口雙翻黑,台灣經濟下墜大警訊

    國慶連假前,財政部低調公布我國九月進出口統計,兩個數字皆由紅翻黑。其中,出口金額三七五億美元,年減五.三%;進口三二五億美元,年減二.四%。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原預期九月出口不會太好,但實際數字揭曉,

    2022-10-12.聯合報.A2.焦點.社論
  • 12.政客誠實中:疾管署預算要用於經濟振興

    立法院正在審查明年總預算。其中,衛福部疾管署編列八四五億元預算,是今年預算一八七億的四.五倍,引發外界質疑灌水浮編。疾管署兩度就此澄清,先是說因八千四百億的防疫特別預算年底將用罄,明年防疫經費回歸一般

    2022-10-08.聯合報.A2.焦點.社論
  • 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 財金公司╱提供

    13.財金公司 讓金流服務接地氣

    台灣ATM密度堪稱世界第一,民眾透過金融卡或行動支付系統,到哪都能輕鬆提領現金。民眾早就習以為常的金融服務,是由財金公司一群默默低調耕耘的「金流英雄」一肩扛起,看似簡單的金融行為,潛藏龐大的金流量與業

    2022-08-06.經濟日報.A12.產業.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 14.台新數位金融服務 獲財金公司雙獎

    台新銀行致力數位金融創新服務,成效深獲肯定,日前獲財金公司頒發電子金流業務「跨行業務推展卓越獎」與「跨行服務創新獎」兩項大獎,將秉持創新服務精神,攜手財金公司共創普惠金融新未來。 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

    2022-07-08.經濟日報.B1.金融活動.台北訊
  • Pay經濟強勢興起,全球邁向「無現金社會」,比想像來得快。 (資料來源:Bloomberg、Reports and Data、1111人力銀行,2022╱5。)

    15.Pay經濟崛起 迎數位支付百兆商機

    行動支付、電子商務等數位支付在全球盛行,這股「Pay經濟」浪潮快速興起,關鍵除了在於Y世代、Z世代或千禧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及疫情推升之外,各國政府政策的傾力加持,更使「數位支付」成為這波消費型態轉變及

    2022-06-16.經濟日報.B4.基金走廊.台北訊
  • 法人認為,數位支付讓全球步入「無現金社會」不再是空談。(本報系資料庫)

    16.數位支付迎長線商機

    科技無所不在,數位支付技術更在這幾年應運而生,行動支付、電子商務等數位支付在全球盛行。法人分析,這股「Pay經濟」浪潮快速興起,各國政府政策的傾力加持,更使數位支付成為這波消費型態轉變及支付趨勢的核心

    2022-06-15.經濟日報.B3.基金.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 17.該走的還賴著不走

    蘇貞昌要法辦發文「很多孩子走了」的藝人,引爆民怨;政院立刻改口,稱是針對轉發的內容農場。情治單位與黨政中央廚房接力轉風向,把「網路民運」抹紅成境外勢力。網民改用造句發聲,不少人說,「很多孩子走了,該走

    2022-06-01.聯合報.A2.焦點.黑白集
  • 18.加碼券煙火變爛攤,錯誤政策更甚貪汙

    為振興遭疫情重創的內需產業,行政院去年九月間推出五倍券,也要求各部會配合提供「加碼券」。未料,經過大半年後,八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居然多數乏人問津,使用率最低甚至僅達一成。由於效期只到本月底,各部會為讓使

    2022-04-07.聯合報.A2.焦點.社論
  • 19.稅收超徵破紀錄:美麗的假象與真實的哀愁

    去年我國總稅收二點八七兆元,超徵四三二七億元,雙創歷史新高,遠超過上一次稅收超徵最高紀錄,也就是二○一五年創下的一八七八億元。蔡政府將稅收超徵的「因」簡化為政府拚經濟有成,卻沒呈現稅收超徵造成的「果」

    2022-03-13.聯合報.A2.焦點.社論
  • 全國電總經理林政勳 記者李珣瑛╱攝影

    20.全國電拚展店 拉高業績

    全國電(6281)去年全年營收首度站上200億元大關,達207.9億元,年增6.8%,創歷史新高。全國電總經理林政勳昨(19)日表示,去年的成長,就是今年的挑戰。展望2022年,將朝3C再升級,並採汰

    2022-01-20.經濟日報.C4.上市櫃公司.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聯合知識庫庫藏資料
  • 資料來源
  • 起迄日期
  • 資料筆數
  • 聯合報
    自 1951-09-16 迄今
    587萬筆
  • 經濟日報
    自 1967-04-20 迄今
    380萬筆
  • 世界日報
    自 2000-02-23 迄今
    237萬筆
  • 新聞圖庫
    自 1952-09-07 迄今
    1095萬張
  • 動腦雜誌
    自 1977-07-05 迄今
    14025筆
  • 遠見雜誌
    自 1986-07-01 迄今
    24408筆
  • 商業周刊
    自 1995-06-26 迄今
    55129筆
  • 聯合晚報
    自 1988-02-22 至 2020-06-01
    134萬筆
  • Upaper
    自 2007-03-26 至 2018-04-26
    15萬筆
  • 民生報
    自 1978-02-18 至 2006-11-30
    190萬筆
  • 星報
    自 1999-09-01 至 2006-10-31
    18萬筆
  • 歐洲日報
    自 2000-02-01 至 2009-08-31
    14萬筆

您勾選的資料已成功加入「文章線上授權」!!

您選擇的資料有部分不在可授權的範圍內,其餘資料已加入「文章線上授權」!!
未被加入的資料可能為:

  • 非本報系著作權範圍資料
  • 我的剪報中「匯入外部資料」
  • 「文章線上授權」中已有此筆資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