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以文學相對論+日期>=20140507+日期<=20190319+報別=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Upaper共搜尋到 310筆資料
  • 張惠菁。

    21.張惠菁vs.施靜菲 四之四 我們終將找到直視事物核心的方法

    「現場」的體驗是無可取代的 張惠菁: 我們談了很多書裡、展覽空間裡、課堂裡的體會。但我知道你也會實際去走訪許多藝術史的現場,有一次聽你說過,帶學生去走朝鮮的陶工被帶到日本的旅程。聽了真的是很羨慕!請再

    2018-09-24.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張惠菁、施靜菲
  • 張惠菁。

    22.張惠菁vs.施靜菲 四之三 在時空的座標裡看見美 思想vs.美感

    注視的多面性 張惠菁: 上學期,妳帶大學通識課學生看「非典型青花特展」時,我也跟了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妳和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因為藝術史是有「物」作為研究對象的,因此就有了和歷史學課

    2018-09-17.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張惠菁、施靜菲
  • 張惠菁。

    23.張惠菁vs.施靜菲 四之二 文學的美vs.文物的美

    從自身的感受與審美出發 張惠菁: 曾經在文學中讀到過,描繪物質之美的文字,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了。《陰翳禮讚》通篇在說明一種日本(或說東方)的文化,比西方更懂得欣賞的,與環境相

    2018-09-10.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張惠菁、施靜菲
  • 張惠菁 作家。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出版著作有《給冥王星》、《你不相信的事》等散文集。曾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擔任院長機要祕書,也曾在北京和上海居住與工作過。2017年底回到台北後,和好友施靜菲等人組成非正式的組織「街角研究院」推廣藝術與人文研究觀點的分享。

    24.張惠菁vs.施靜菲 四之一 某個年少時候做過的決定 歷史學、藝術史學

    漢娜鄂蘭傳記帶來的轉折 張惠菁: 去年底,我回到台灣定居,有過一段重新適應,或說重新認識台灣、認識家鄉的時期。這個時期,直到今天還在展開中。或許,會一直持續下去吧。或許,所謂「家鄉」,本來就是一個必須

    2018-09-03.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張惠菁、施靜菲
  • 林文義(右)、曾郁雯於台北。

    25.林文義v.s曾郁雯 四之四 幸福進行曲

    野鳥般自然地生活 曾郁雯: 親愛的野鳥先生: 我們常常在夜裡遊車河,你最喜歡播放大咪女兒特別為你錄製的精選輯,一張一張分屬不同階段的老歌,其中有一首辛曉琪的〈領悟〉,聽說這張專輯賣了五十萬張,那句「多

    2018-08-27.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林文義、曾郁雯
  • 林文義(左)與曾郁雯。

    26.林文義vs.曾郁雯 四之三 帶你去旅行

    但願重返西耶納 曾郁雯: 親愛的船長先生: 還記得義大利托斯卡尼山城西耶納Siena美麗的貝殼廣場嗎?那是我們第三個交會的地方。 因為跟不上馬可波羅先生追夢的速度,我選擇帶著三個女兒走自己的路,每年過

    2018-08-20.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林文義、曾郁雯
  • 林文義(右)、曾郁雯同遊日本司馬遼太郎紀念館。

    27.林文義vs.曾郁雯 四之二 飛翔的文字

    有沒有看到我悄悄流下的眼淚? 曾郁雯: 敬愛的主編大人: 我們的第二個交會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先生。 大四那年台大歷史系終於開了台灣史,只有兩個學生修了這堂課,一個是來自日本的井上同學,另一個就是我,沒

    2018-08-13.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林文義、曾郁雯
  • 林文義(左)、曾郁雯於福山植物園。

    28.林文義vs.曾郁雯 四之一 人生有味是清歡

    那些悄然無知的童年 林文義 親愛的妳: 我偶爾會憶起童年時代和少年青春期的孤寂和茫然,對妳而言應該是難以想像吧?如今回想,也許就是何以會從十八歲開始,學習繪畫和寫作的原因……記得作家海明威有句名言──

    2018-08-06.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林文義、曾郁雯
  • 果子離。

    29.果子離vs.朱和之 五之五 運動與感動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果子離: 「文學相對論」最後一篇,以「運動」為主題,以為很好寫,暗笑在心,沒想到開啟了記憶匣,一發不可收拾,反而無法定心寫稿。看過的球賽,歡笑與傷逝,嘆息與感動,一一重拾,有的印象僅

    2018-07-30.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果子離、朱和之
  • 果子離

    30.果子離vs.朱和之 五之四 閱讀與書寫

    偷偷看的書 總是印象最深刻 朱和之: 我最早且較具意義的閱讀記憶是在七歲那一年。平時我住在外公外婆家,暑假才到老媽的辦公室兼住處,白天大家忙著上班沒空理我,小孩子又最會整天喊無聊煩死大人,於是不知誰塞

    2018-07-23.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果子離、朱和之
  • 果子離。

    31.果子離vs.朱和之 五之三 網路與馬路

    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果子離: 現在舉目所見,不分男女老幼,人手一機,用手機傳line,抓寶可夢。我要強調的是「老」這個階層,這表示近乎全民上網的時代來臨,而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我開始上網是在一九九

    2018-07-16.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果子離、朱和之
  • 果子離。

    32.果子離vs.朱和之 五之二 足跡與記憶

    記憶卡無法取代記憶 朱和之: 前些時我回老家大掃除,把角落裡一箱保存了二十年的紀念瓶丟掉了。大學剛畢業時,我短暫養成一個壞習慣,把旅遊景點的水或砂帶回家作紀念。最初是某次爬山回來,背包裡還有在山上裝了

    2018-07-09.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果子離、朱和之
  •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傳播科系而偏好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著有歷史小說《斷章》、《逐鹿之海》、《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幽默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等。

    33.果子離vs.朱和之 五之一 脫離與脫軌

    生命不能押在陳之藩身上 果子離: 我從小就不是很有膽識,有些膽子,敢做壞事走歹路,是後天漸漸磨出來的。偏偏從小到大我始終在躲避一些事情,想從現實生活裡脫離出來。不幸的是,我要閃躲逃離的,恰好是社會的主

    2018-07-02.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果子離、朱和之
  • 作家小野(右)、李亞父女。

    34.誰怕寂寞?

    親子關係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不同的家庭各有不同的難題。2018年五月的月光曲,由小野和李亞父女檔擔綱朗讀、相互吐槽,廖玉蕙主持。 最初聯合副刊找小野寫「相對論」,問他想與誰對談,他說只要是美女即可。後

    2018-06-25.聯合報.D3.聯合副刊.侯延卿報導
  • 郭箏。

    35.郭箏vs.林靖傑 四之四 創作者的孤寂與荊棘

    從粗礪土地上開出花來 林靖傑: 講到寫作瓶頸,其實我的瓶頸在創作沒幾年就出現了,原因來自於對經典的閱讀太少。 前面說過,我的文學土壤貧瘠,初期寫作靠的是一股與生俱來的「氣」。說是與生俱來,其實主要是對

    2018-06-25.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郭箏、林靖傑
  • 郭箏。

    36.郭箏vs.林靖傑 四之三 台灣電影的夢與塵

    源於那隻臭水溝裡的電動恐龍 郭箏: 從法國的電影作者論興起,世上便有了所謂的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之分。 台灣也有新電影浪潮,眾說紛紜幾十年,功過至今無論斷,而它起始於中影的《光陰的故事》,大概不會有爭議

    2018-06-18.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郭箏、林靖傑
  • 林靖傑

    37.郭箏vs.林靖傑 四之二 小說與劇本的歧路

    為了滷肉飯而折腰 郭箏: 我從十六歲開始,就一心想寫小說,不料直到二十六、七歲才真正完成了一部作品,卻是一個電影劇本。 說來真是誤打誤撞,某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了新聞局徵選優良劇本的小廣告,我就心想:「小

    2018-06-11.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郭箏、林靖傑
  • 郭箏 郭箏,本名陶德三,一九五五年生。現為職業作家、電影電視編劇。曾獲法國「杜維爾影展」最佳編劇、七次優良劇本獎、洪醒夫小說獎。

    38.郭箏vs.林靖傑 四之一 文字與影像的初戀

    到梁山泊去不就結了? 郭箏: 我是民國四十四年出生的,這有什麼意義?就是最後一屆需要經過聯考才能上「初中」的學生,真是最衰尾的一屆。 小學五、六年級就要準備聯考,課業壓力之重,不是現在的學生所能想像。

    2018-06-04.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郭箏、林靖傑
  • 李亞。

    39.小野vs.李亞 四之四 家庭童話工廠

    大聲笑的時候比較多 小野 親愛的女兒: 有一天去圓山花博公園的台北創新中心,聽一個從澳洲引進的電子音樂完整的課程,考慮是否要和我的學校TMS合作;正好台灣文化博覽會也在進行中,加上原本就有的市集,整個

    2018-05-28.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小野、李亞
  • 李亞。

    40.小野vs.李亞 四之三 偽幣的製造者

    什麼都只有一點點? 李亞 老爸: 收到回信時,你跟我說這次「因為很激動,所以大吼一聲就寫完了」,於是我在讀信時,耳邊猶有你的吼聲。每次聽你說「因為爺爺不徵收你稿費,所以你就拚命寫」這個故事,我心裡想的

    2018-05-21.聯合報.B4.聯副.文學相對論.小野、李亞
聯合知識庫庫藏資料
  • 資料來源
  • 起迄日期
  • 資料筆數
  • 聯合報
    自 1951-09-16 迄今
    587萬筆
  • 經濟日報
    自 1967-04-20 迄今
    380萬筆
  • 世界日報
    自 2000-02-23 迄今
    236萬筆
  • 新聞圖庫
    自 1952-09-07 迄今
    1094萬張
  • 動腦雜誌
    自 1977-07-05 迄今
    14002筆
  • 遠見雜誌
    自 1986-07-01 迄今
    24359筆
  • 商業周刊
    自 1995-06-26 迄今
    55082筆
  • 聯合晚報
    自 1988-02-22 至 2020-06-01
    134萬筆
  • Upaper
    自 2007-03-26 至 2018-04-26
    15萬筆
  • 民生報
    自 1978-02-18 至 2006-11-30
    190萬筆
  • 星報
    自 1999-09-01 至 2006-10-31
    18萬筆
  • 歐洲日報
    自 2000-02-01 至 2009-08-31
    14萬筆

您勾選的資料已成功加入「文章線上授權」!!

您選擇的資料有部分不在可授權的範圍內,其餘資料已加入「文章線上授權」!!
未被加入的資料可能為:

  • 非本報系著作權範圍資料
  • 我的剪報中「匯入外部資料」
  • 「文章線上授權」中已有此筆資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