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設 共 40個專題
大港橋位於臺灣高雄市鹽埕區,橫跨於高雄港第三船渠,連結駁二藝術特區與蓬萊商業區,鄰近高雄輕軌駁二大義站,大港橋設計之初,為保持第三船渠內航道暢通,因此採用橋面可轉之設計,是臺灣第一座可旋轉之的行人跨港大橋。
淡海輕軌是新北市營運中的輕軌路線,路線編碼為V,路線代表色為朱紅色,是新北捷運的一部分,分有綠山線、藍海線及三芝延伸線等3條路線。淡海輕軌最早於1992年提出,現採高架、平面混合型式建置,路線主要行經新北市淡水區,並計劃延伸至三芝區。淡海輕軌是臺灣北部第一條輕軌運輸系統,也是第一條完全行經於新北市的城市軌道交通路線。
台北捷運文山內湖線(簡稱文湖線),是台北捷運營運中的一條路線,屬於棕線,啟用於1996年3月28日,為一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捷運文湖線全線大部分為高架路線,穿越松山機場及大直段路線為地下路線。路線由中山國中站起至南港經貿園區的南港展覽館站,全長14.8公里。
也因文湖線大部分路線為高架路線,路線途經可見大湖公園、大直美麗華摩天輪、松山機場飛機起降等美景,提供乘客另一種觀看台北的方式。
春節返鄉,是在農曆春節前後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及堵塞的現象,在此期間,民眾返鄉和外出活動增加,全國旅客數量持續上升,出現交通擁擠狀況。
普悠瑪號(英文譯名:Puyuma Express),全名為自強號普悠瑪列車,命名由台鐵向民間徵求並經網路票選,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於2012年引進的傾斜式電聯車TEMU2000型開行特快車,也是台鐵所引進的第二款傾斜式列車,由日本車輛製造,在彎道上能以較非傾斜式列車快的速度行駛,2013年2月6日起正式行駛。
臺中車站(或稱臺中火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中線的鐵路車站,新站體座落於臺中市東區新庄里、唯地址仍登錄舊站之中區綠川里,附近有多家公路客運、國道客運業者設站,多數市區公車路線亦於此處停靠,是臺中都會區極為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現今站房屋頂構造外型貌似蝴蝶展翅,頂樓高37公尺,約12層樓高,是台灣鐵路系統的車站中最高的鐵路車站。
環狀線是目前台北捷運興建中的重要建設,也是下一條即將開通的熱門路線,又可細分為南環段、西環段和北環段三個路段,路線採中運量系統,由南至北一路貫穿台北市文山區、新北市新店區、中和區、板橋區、新莊區、五股區、蘆洲區、三重區、台北市士林區,最後在台北大直與內湖線接軌。
橫跨淡水河的關渡大橋從1987年起,就是台北縣對外宣傳的地標。主橋全長五百三十公尺,兩端連接兩百七十公尺的預力混凝土引橋,寬十九公尺,設有四線快車道和兩側人行道,包括兩端連絡道路在內,共耗資二十五億元,從設計、施工到完工共花了五年的時間。關渡大橋最大的特色是全橋沒有一個鉚釘,用最高級的銲接技術完成,在當時是全亞洲唯一的鋼構拱橋。1997年,關渡大橋台北縣政府提出「光雕計畫」,預定將其照明由橋墩往上打,並透過設計,呈現層次感,將關渡大橋以光線塑造成具有藝術性的都市夜景。經過許多波折的「光雕計畫」,在2003年開始動工,並於年底完工,台北縣政府特地將跨年煙火晚會與點燈啟用儀式結合。自此,關渡大橋實現了光雕計畫活動標題:「光與橋的夜光對話」。
南港區高鐵、台鐵、捷運即將形成的交通新樞紐,三鐵共構的立地優勢,吸引不少科技產業進駐,也使得眾多財團和建築業搶攻此地,預料南港將成為台北新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