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專區 12個專題

專題

林青霞

林青霞是華語影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巨星之一,從影生涯縱貫二十世紀的七○至九○年代,主演影片達百部,風格橫跨文藝、武俠、反串皆能獨領風騷。 被譽為「永遠的夢中情人」的林青霞,18歲那年在西門町逛街時被星探挖掘,爾後出演瓊瑤愛情片《窗外》女主角,片中她清麗脫俗的氣質使許多影迷為之傾倒,也因為此片使她聲名大噪。 1976年,林青霞憑藉《八百壯士》榮獲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1990年則以《滾滾紅塵》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出演的東方不敗,以雌雄莫辨的經典形象,在華語影壇留下鮮明的標誌。 林青霞於1994年告別影壇,隨夫居於香港,不定期地在多家報紙刊登專欄,並於2011年推出散文集《窗裡窗外》。
專題

金馬獎得獎瞬間

金馬獎頒獎典禮是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儘管每年的得獎名單都曾或多或少的遭受觀眾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得獎者上台領獎展露真情的時刻,都為歷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留下了經典的瞬間。
專題

金馬獎

為獎勵華語影片及電影工作者,金馬獎於1962年首次舉辦,以分組審查的方式,針對影片主題意識及攝製技術進行評審,並授予得獎者金馬獎座,從此電影工作者便將獲得金馬獎視為最高榮譽,金馬獎也成為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僅1964年及1974年因故停辦。
專題

小淘氣甄珍

甄珍是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曾主演百景瑞執導的《新娘與我》、《今天不回家》,將片中角色活潑可愛的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以「小淘氣」的稱號走紅。而後演出瓊瑤小說改編之電影《彩雲飛》、《一簾幽夢》,扮演氣質嫻靜的少女,受到臺、港及東南亞觀眾的歡迎,成為1970年代的文藝女星標誌。 2013年,甄珍出道五十年,並獲得金馬獎第五十屆終身成就獎。
專題

成龍

成龍,本名陳港生,是國際知名的演員,電影作品多以驚險動作為主要演出,其主演的《警察故事》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成龍早在1980年時便開始為打入好萊塢市場而努力,他首次進軍國際的作品是《殺手壕》,當時票房失利,真正令成龍打入國際市場是1994年拍攝的《紅番區》,在美國上映時創下高票房紀錄,進而接下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尖峰時刻》,亦獲得極高的票房,這項成就也讓他登上了《時代》雜誌。 成龍以其獨特的詼諧武打風格為自己開闢一片天地,在2012年時,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巨星的第一位,目前為止,尚沒有其他亞洲演員領銜主演的電影能在國際達到同等成績。
專題

張艾嘉

張艾嘉為華人電影界知名的演員、編劇和導演,張艾嘉在電影圈表現亮眼,1976年,28歲的她憑藉電影《碧雲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而後在1981年以《我的爺爺》一片榮獲 張艾嘉為華人電影界知名的演員、編劇和導演,張艾嘉在電影圈表現亮眼,1976年,28歲的她憑藉電影《碧雲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而後在1981年以《我的爺爺》一片榮獲金馬獎女主角,而她電影生涯的最高成就則在於1986年由她自導自演的《最愛》一片奪下金馬獎女主角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女主角。 張艾嘉除了在電影圈表現亮眼,音樂上也推出了多作品,多才多藝的她,並不滿足於得獎的榮耀,張艾嘉仍持續參與演出和創作,不斷的挑戰自我,一次又一次地為觀眾帶來更臻為完美、成熟的作品。
專題

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

金馬獎頒獎典禮是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在眾多的獎項之中,最受到關注的便是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這兩個獎項對於演員而言,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無上的榮耀。
專題

金馬獎頒獎嘉賓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同時也是年度盛事,早期在典禮中負責頒獎給得獎者的頒獎嘉賓多為政府官員或電影公司資深主管,而後改為邀請藝人擔任頒獎嘉賓並訪問得獎人,至今已有許多官員或藝人擔任過金馬獎頒獎嘉賓。
專題

首屆金馬獎

第1屆金馬獎,又稱為五十一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於1962年10月31日在台北市國光戲院舉行,是政府首度將獎勵國語影片的獎金制度改以大規模影展取代,採取分組審查方式,就影片的主題意識及攝製技術進行評審,並授予得獎者金馬獎座,作為國語影片的最高榮譽。首屆金馬獎為事前公佈得獎名單,最佳男主角為王引(手槍),最佳女主角為尤敏(星星月亮太陽),由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沈劍虹主持開幕儀式、行政院副院長王雲五致詞並主持頒獎、最佳女主角尤敏代表全體獲獎人致謝詞。
專題

金馬獎表演節目

金馬獎頒獎典禮為台灣與華語電影的年度盛事,典禮中除了給予在電影界辛苦耕耘的電影人肯定之外,另一讓觀眾注目的便是表演節目。典禮的表演節目多將電影與音樂融合,內容緊扣著當年入圍的電影與主題,並邀請實力堅強的明星與表演團來做演出,成為頒獎之外最讓觀眾最期待的一環。
專題

影壇鐵漢王引

王引,原名王春元,中國電影演員、導演。1911年6月25日生於上海。1929年入上海暨南影片公司當演員,演出的第一部影片為《火燒青龍寺》,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為《荒山奇僧》。1962年因主演邵氏公司出品的《手槍》,獲臺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他以健壯的外型,粗獷的表演,博得廣大觀眾的青睞,成為獨特的硬派明星,有影壇鐵漢的美稱。
專題

香港的珍珠尤敏

尤敏,本名畢玉儀,因外型出眾而被邵氏電影挖掘,出演的第一部電影為《玉女懷春》。而後她又出演邵氏出品的多部電影,因其清麗脫俗的氣質,在當時贏得了影壇玉女的稱號。1962年,演技更加精湛的尤敏以《星星月亮太陽》一片榮獲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其後參與了電懋與日本東寶公司合作的多部電影,成為首位成功打入國際影壇的華人演員。尤敏以其精湛的演技,被日本新聞界稱為「香港的珍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