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蛙類的世界

167 張圖片

  • 日期由近到遠
  • 台北樹蛙指間有蹼,等於變相吸盤,可以輕鬆在葉子間飛簷走壁。記者高詩琴?攝影
  • 台北樹蛙的背部為綠色,與野薑花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若沒有達人引路,很難認出來。記者高詩琴╱攝影
  • 台北樹蛙的背部為綠色,與野薑花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若沒有達人引路,很難認出來。記者高詩琴?攝影
  • 華山地區生態豐富,現在除了可以看見螢火蟲,還可以看見樹蛙,圖為莫氏樹蛙。記者陳雅玲?攝影
  • 莫氏樹蛙。記者林錫銘?攝影
  • 褐樹蛙。記者林錫銘?攝影
  • 艾氏樹蛙出現在海拔2千多公尺的阿里山鄉香林國小校園。記者謝恩得?攝影
  • 艾氏樹蛙的出現,讓香林國小學生上了生態課。記者謝恩得?攝影
  • 斑腿樹蛙難得在白天進行交配,母蛙(下)體型是公蛙(上)的2倍大,乳白色的圓泡是兩隻體外受精的珍貴卵塊。記者林佩均?攝影
  • 苗栗桐花公園的客家大院水池內,本要流放本土虎皮蛙(田雞),卻誤放生性兇暴的外來種美國牛蛙,引發會威脅本土種青蛙、魚類生態的批評討論。 池中美國牛蛙近日成為指責對象,但初到水池的牛蛙也不好過,原本棲息在池畔的黃紉蜻蜓(雌),對不速之客展開一波波攻擊,兩隻黃紉蜻蜓(雌),像戰鬥機一般,連番俯衝以尾巴攻擊牛蛙的眼睛,有時又像攻擊直升機滯留上空,然後突然往下攻擊,牛蛙試著張開大嘴想吃掉蜻蜓,但卻比不上蜻蜓敏捷。 這些美國牛蛙現在除了被人討厭,連在地蜻蜓也發出不平之鳴。 圖與文?林錫
  • 這隻青蛙罕見的有六條腿,看見的人嘖嘖稱奇,還打趣為他命名「小六」。記者董俞佳?攝影
  • 一隻青蛙六條腿,看見的人無不驚呼神奇。記者董俞佳?攝影
  • 蛙類是兩棲動物中種類最多也是我們所熟悉的一種,蛙類是夜行性動物,蛙類的一生都和水有著密切的關係,白天在樹上或者地面陰暗潮濕的角落睡覺,晚上才出來活動。隨著季節的改變,出來活動的種類也會有所不同,春夏兩季是大多數蛙類最活躍的季節,尤其是剛下過雨悶熱潮濕的夜晚,是最容易看見蛙類的時候,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整年都適合蛙類活動,但在冬天冷鋒來襲,溫度下降的時候,許多蛙類也會躲進洞穴或者挖洞埋在土裡,進行短暫的蟄伏,待溫度回暖,再逐漸甦醒。而在夏天溫度太高的時候,有些蛙類也會休眠。此外,久旱不雨造成水域乾涸的時候,有些蛙類會挖洞藏在地底濕潤的土層裡,等下雨潤濕表層泥土之後,它們才回到地面。在台灣,由於氣候溫和適合蛙類成長,一般蛙類在變態後一年可達性成熟,開始鳴叫並繁殖下一代。平常聽到的蛙鳴是雄蛙發出來吸引雌蛙的求偶叫聲,雌蛙僅有在被敵人捕捉時會發出求救叫聲。小水漥是蛙類重要的繁殖地點,任何輕微的破壞都會影響到蛙類的生存,因此觀賞牠們時,別忘了小心愛護這幾個小水窪。

    ...12345...